一、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
按月享受伤残津贴(按月支付)
1、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
2、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
3、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
4、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注: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
2、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
伤残津贴
1、五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
2、六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60%
(注: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月发给伤残津贴,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三、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2、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个月
3、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个月
4、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三、工伤索赔的赔偿项目有哪些情况
1、造成一般伤害(未达到残疾)的赔偿
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
2、造成伤残的赔偿
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造成死亡的赔偿
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4、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
职工外出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赔偿项目,要分不同情况而定。职工没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生活有困难的);职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起付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具有我市户籍,且经民政、乡村振兴、残联部门认定的困难群众可享受参保资助,其中对特困人员(脱贫人口特困人员、农村特困人员、城市特困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脱贫人口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脱贫人口中易返贫致贫人口(脱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给予345元(含长期照护保险30元)定额资助,个人缴纳35元;对其他脱贫人口、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个人缴费部分给予310元(含长期照护保险30元)定额资助,个人缴纳7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所需资金由医疗救助资金和各县(市、区)财政负担。长期照护保险资助所需资金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困难群众具有多重特殊身份属性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参保资助,不得重复享受资助。
2.具有我市户籍,且经卫健部门认定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父母,个人缴纳350元,长期照护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资助所需资金由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和各县(市、区)财政负担。
3.各县(市、区)批准的其他困难对象资助标准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所需资金由本级财政自行承担。
4.有条件的乡(镇)、村集体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给予资金扶持。
2023年度消费账单可以通过电子账单或者纸质账单的方式查看,通常会列出每个月的消费明细,包括食品、服装、住房、交通、娱乐等方面的支出。
在查看账单时,可以对不必要的支出进行削减,比如减少外出用餐、购物等开支,以节约开支并提高个人财务管理水平。
此外,也可以通过分析账单中的消费趋势和变化,制定更加合理的消费计划和预算,以实现理性消费和财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