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曾经发生过除四害运动,这项运动也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不过到了今天,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当时“除四害”的力度有多大了。

所谓的四害,值得便是蚊子、老鼠、麻雀以及苍蝇。这四种生物一直以来都十分的惹人讨嫌,先说这个蚊子,一睡着不是叮咬就是在耳旁嗡嗡嗡,搞得人睡觉都不得安身,而老鼠和麻雀则是会偷粮食吃,苍蝇又可能传播疾病。
4000多万人
我们往前追溯到1840年,当时东北人口是300万人,全国的人口大概是4亿人左右。到了1910年,由于“闯关东”,东北的人口增加至1 800万人。成立前期,东北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 000多万人。
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
建国初期,全国掀起了一阵“除四害”的爱国卫生运动。当年的“四害”也就是指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其中老鼠,苍蝇和蚊子会携带许多细菌传染到人的身上,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而麻雀之所以会被认定为四害,是因为它把粮食作为主要食物。这样一来,农民们辛苦种下的粮食就被麻雀破坏了。灭雀运动首先从四川省开始,然后“战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
在除四害运动中,人们对于这些低级的“敌人”也使出了许多招数。对付老鼠的一个比较残忍的办法是,往老鼠屁股塞花椒。老鼠在既麻又痛的感觉中,开始变得疯狂。
当时对于四害的捕杀,属于全民性的活动。人们几近疯狂,10个神枪手一天就射杀了近一千只麻雀。那是一个热火朝天除四害的年代,那种疯狂也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除四害运动中,麻雀的数量骤减,几乎快要灭绝了。然而这样一来,也导致了新的问题出现。麻雀的数量减少以后,农田里的害虫就泛滥成灾了。
害虫对于粮食作物的破坏性也十分严重,而麻雀正是田里害虫的天敌。麻雀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以后,粮食的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依旧歉收。
因此消灭麻雀对保护粮食产量并没有太大的作用。1960年3月18日,毛主席作出了关于卫生工作的全新指示,指示中明确指出了麻雀不再是四害之一,取代麻雀的是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