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在徐州任职期间,曾遭遇黄河决口,他亲自指挥防洪工作,确保了徐州城的安全。这段经历被后人记载在《东坡志林》中,题为《徐州防洪记》。以下是其中一段文言文的描述:
“吾谪居徐州,会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吾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吾以禁卒素服习,晓事,若使浚河,徐而却之,则事可定。然是时禁卒皆已散去,吾得数百人,皆颓然疲老,与冗少辈杂出,未有所属。吾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卒且为我尽力。’遂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吾庐独存,而吾家之狗亦免于潦死也。”
这段文言文的大意是:我(苏轼)被贬到徐州任职,正好遇到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徐州城将要被淹没。富有的百姓都争着逃出城去躲避水灾,我说:“富有的百姓都逃走了,城里的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冲垮城墙。”于是,我将富民们赶回城中。我又调集了全城的壮丁,以及驻军中的士兵,分别担任守卫和抢险工作。我亲自率领禁卒执戟站在城墙上守卫,即使刮大风下大雨也没有离开过城墙。
此时,城里的百姓已经安定下来,不再担心水会冲垮城墙。然而,雨势仍然不停,黄河水继续上涨,距离城墙只有三版的高度了。我在城墙上巡视,发现城东南角有一段城墙已经快要被冲毁了,于是我立即命令士兵们在那里堆起土袋,加强防守。同时,我还亲自带领士兵们挖渠引水,将黄河水引入附近的湖泊中,以减轻城内的水势。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徐州城终于保住了。我的房屋虽然也遭受了水灾,但幸运的是,我家的狗也在这场水灾中幸免于难。
这段文言文展现了苏轼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的坚定决心和英明领导,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爱民之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讲解:
《赤壁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游赤壁的景色和心情。在清爽的秋夜,作者与友人泛舟赤壁,饮酒赋诗,欣赏明月和江水的美景。此时,月亮从东山升起,白露覆盖江面,水光与天空相接,景象壮阔。作者感叹自己的心怀壮志,犹如飘飘欲仙。
第二部分讲述了客人吹洞箫与作者歌唱的场景。客人吹奏洞箫,声音悲伤悠扬,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在音乐的感染下,作者愀然变色,询问客人为何吹出这样的曲调。客人回答说,这曲调唤起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忆,如曹操被困周郎之事。作者感慨万千,想起自己与友人曾在江渚之上渔樵,与鱼虾为伴,驾驶小舟,畅游长江,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整篇文章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及友人在赤壁游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作者不仅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还反思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