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现货白银交易所网站?金荣中国-正规白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
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贞元九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年进士及第,从此相识而成莫逆之交。
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已是一个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颓废朝廷,刘禹锡、柳宗元等为了匡扶大唐社稷,救生民于水火,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首先出于政治原因, 且并非美誉。《旧唐书·刘禹锡传》记刘、柳在永贞年间得王叔文、王伾之重用, “既任喜怒凌人, 京师人士不敢指名, 道路以目, 时号二王、刘、柳”。 (1) 同书《王叔文传》则载史臣曰:“刘、柳诸生, 逐臭市利, 何狂妄之甚也!” (2) 稍后, 两人才因文学原因而并称, 《旧唐书》卷一六〇载史臣曰:“贞元、大和之间, 以文学耸动缙绅之伍者, 宗元、禹锡而已。” (3) 至北宋欧阳修方云:“唐之刘柳, 无称于事业, 而姚宋不见于文章。” (4) 南宋晁公武亦称刘禹锡“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 称‘刘柳’”。 (5) 笔者认为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学, 刘、柳都可并称“刘柳”, 但本文主要着眼于后一种含义。从柳宗元的角度来看, 刘、柳的年龄与经历相似度极高: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 (772) , 柳宗元生于大历八年 (773) , 皆为先世迁吴且生于吴地之士人。 (6) 唐德宗贞元九年 (793) , 刘、柳同登进士第。同年, 刘又中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二年 (796) , 柳宗元亦中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九年 (803) , 刘升任监察御史, 柳亦任监察御史里行。贞元二十一年 (805) 顺宗即位, 刘、柳皆受王叔文、王伾重用, 进入朝廷的决策核心。可惜“永贞革新”有如昙花一现, 不到半年就遭惨败, 刘、柳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 刘禹锡贬往朗州 (今湖南常德) , 柳宗元贬往永州 (今湖南零陵) , 史称“八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 (815) 二月, 刘、柳等人才奉诏回到长安。但仅隔一月, 又同被贬为远州刺史, 刘禹锡贬往连州 (今广东连县) , 柳宗元贬往柳州 (今广西柳州) 。直到元和十四年 (819) , 柳宗元卒于柳州, 刘禹锡因母丧离开连州返回洛阳, 两人生平轨迹中的重合部分才告结束。
柳宗元出生地在河东,即现在的山西永济。
河东从地理范畴上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古人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河东历史上也曾是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