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gāo qiāo]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不等,舞者多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男女对舞,边舞边唱。高跷也可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
1、大和尚:又称打棒的,装扮的是行者武松形象伯,一副武生打扮,身穿黑打衣,腰系白大带,双手持六十公分长的木棒度,为开路先锋,威风凛凛。
2、小婴哥:一身孩童打扮,身穿红衣,头戴孩发,手持马鞭。
3、樵夫:—身穿黑打衣,头戴草帽圈,肩挑扁担,一副“拼命三郎石秀”的打扮。
高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防止摔倒。
其次,保持平衡时要牢牢抓住高跷的扶手,并且不要上下晃动身体;
其三,步伐要小心稳健,不可过于急躁,以免失去平衡。在操作高跷的同时,还需注意周边环境,避免走在过于不平整或者有滑倒风险的地面。总之,使用高跷需保持平衡、小心谨慎才能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