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中,诸葛亮占据了大约10页左右的篇幅。他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被列为“列传”中的一个人物,记载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和事迹。其中,他提出的“诸葛亮出师表”、战胜曹操的战略布局等都是史记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诸葛亮的记录,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在三国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他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后隐居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因刘备三顾茅庐而辅佐刘备,成为蜀汉的重要辅佐者。
诸葛亮在魏国的地位并不显赫,因为他是蜀汉的丞相,而魏国是蜀汉的敌对国家。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对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其主要活动范围和影响力都在蜀汉国内,致力于蜀汉的治理和北伐。
在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在魏国担任过官职,因此他在魏国并没有正式的地位。他的名声和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他在蜀汉的成就,以及后世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对他形象的塑造和传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位智慧超群、忠诚于蜀汉的辅政大臣,其智谋和忠诚成为后世颂扬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