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电子层是由多个轨道组成的。每个轨道都有不同的能量水平,且在原子核周围存在不同的层数。一般来说,原子中最靠近核心的轨道具有最低的能量水平,而越往外的轨道则能量越高。原子电子层轨道分布是由静电相互作用和量子力学原理共同决定的。不同类型的轨道具有不同的形状和能量,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轨道中以固定的方式运动,它们的能量和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量子态些表示。
电子和光子,本质就是变形,自我约束的空间!空间是绝对运动性,和相对静止性集于一身的!从电子上看,有正电子和负电子,运动的极性和方向是相反的,当两者变形相对平衡时,就是原子态的空间!
被别的能量攻击时,破坏空间的平衡和稳定性,会释放出变形的空间,就是离子或光子!
当光子(变形空间),碰到别的原子(稳定平街的空间)时,被吸收,或被反弹出去!意思是,象两个乒乓球相碰,或象两个肥皂泡相吸
当原子处在基态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三个原则:
(1)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或者说,在同一原子里,不会出现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电子自旋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是电子层标号。
(2)能量最低原理——在满足泡利原理前提下,电子将按照使体系总能量最低的原则填充。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当有d电子填充时(例如第四周期Ni,3d轨道能E3d=-18.7eV,而E4s=-7.53eV),E3dE4s,发生了能级“倒置”现象,其他第五、六、七周期也有类似情况。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电子是按轨道能由低到高的次序填入,但总可以说是按n+0.7l 值由小到大的次序填充。其中n是主量子数,l是角量子数。
(3)洪特规则——在同一亚层的各个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