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是一种植物。它是一种由红曲霉(Monascus)发酵而成的天然产物,通常以大米或其他谷物为原料。红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它既是一种食品调料,也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消食、活血、解毒等功效。
红曲的颜色为深红色,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红色素。这种色素在烹饪中常用于染色和调味,如红曲米、红曲酒等。同时,红曲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红曲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红曲扎肉是一种经典的腌肉制品,其正宗的腌制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准备好选取上等猪五花肉,洗净并擦干;然后按照1:3的比例将红曲霉、盐和白糖混合成腌料,涂抹在猪肉表面均匀挂满;
最后将腌好的猪肉放进密封的食品袋里,置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腌制10-15天,期间需要翻动几次使腌料更加均匀地渗透入肉。
腌制完成后,将猪肉取出,晾干,切片或切块即可享用。
最早发现于中国。
红曲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红曲古代称丹曲,既是中药,又是食品,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经发酵制备而成的。作为传统中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评价它说:“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