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象形字具有两个显著的结构特点,即整体方向或偏旁位置的不固定性,以及异体字的多样性。1
形体特征:
甲骨文的形体大小不一,有的字可以占据多个字的位置,长度和宽度也有所不同。2
由于是用刀刻在兽骨上,笔画较细,且方笔居多。笔画的粗细和连接处可能因刀的锐钝、骨质的软硬而有所不同,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线条化与抽象化:
3 甲骨文的象形文字虽然高度进化,但已经摆脱了早期象形文字对自然物种的直接描摹。线条经过简化、净化,变成了一种具有抽象度的通用符号。
甲骨文中的“舟”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说文·舟部》:“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舟,船。古时候,共鼓、货狄两人,把木挖空来作船,把木削作桨,以渡过不能通过的水流。(舟)像船的形状。大凡舟的部属都从舟。)
“舟”的本义就是船。舟是被水托起来的,所以搁茶碗的小托盘被古人叫做“茶舟”,今天也叫“茶船”。
它的形状模仿了独木舟的形象,通过直观的线条和结构展现了船只的基本形态。在甲骨文中,“舟”字的写法来源于对独木舟形状的象形描绘。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船只外观的直观理解,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因此,甲骨文中的“舟”字既是对实际船只形态的模仿,也是人们生活和文化的一种体现。
汉字有六种:象形,指物,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组合笔画形成物体的形状;指物:利用笔画的位置关系表示抽象概念;会意:既有的象形文字或指事文字;形声:事物类型的意符和表示发音的声符组合;转注:某字借用作音韵相同,字形相同或者字义相同的另一字;假借:没有此意思的文字,借用同音或音近字。
汉字种类有象形文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
1、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
2、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3、形声: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4、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5、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6、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
没有甲骨文。
轩
軒 xuān
〈名〉
(1) (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2) 同本义 [a high-fronted, curtained carriage (used in ancient times)]
轩,曲輈藩车。——《说文》
轩,安车也。——《声类》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舍其文轩。——《战国策·宋策》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轓曰轩。”
如轾如轩。——《诗·小雅·六月》
后重曰轩。——《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文轩之与敝舆。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左传·闵公二年》
又如:轩服(轩车与冕服);轩朱(古代显贵者所乘坐的车子);轩车(曲辕而有帷幕的马车。是古代大夫以上的坐车);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
(3) 泛指华美的车子 [chariot]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江淹《别赋》
又如:轩车下坠(比喻日落);轩帆(车和船);# 楼板,建筑物的上层结构部分 [floor]
于是左右平,重轩三阶。——《后汉书》
(4) 屋檐 [eave]
轩,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集韵》
又如:轩宁(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轩檐(屋檐)
(5) 殿堂前檐处 [front of a palace under the eaves]
酒半酣,辽主临轩,命诸部长次弟起舞。——《续资治通鉴》
又如:轩砌(殿堂前的台阶);轩陛(殿堂的台阶)
(6) 房屋。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 [house]
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红楼梦》
又如:轩子(屋室);轩宇(轩敞的屋宇);轩序(指住宅);轩房(住室)
(7) 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balcony]
新构一轩跨路,貌灵官于中。——《徐霞客游记》
又如:轩榭(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轩厂(棚舍)
(8) 厕所的别称 [lavatory]
厕或曰轩,前有版似殿轩也。——《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