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是西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镇守襄阳十年,功勋卓著,死后百姓于岘首山为其建庙立碑,以纪念其功业,凭吊者望碑无不流泪,因名堕泪碑。
岘山由岘首、中岘和上岘组成,古人称之为三岘。岘山之“岘首”在襄阳城东南5里,东临汉江,扼南进襄阳的隘道凤林关,是西南群山的起点,故曰岘首山。
2 据传,唐朝时期,宰相羊祜因政见不合而被贬至岘首山,他在山上苦读经书,经常用一根细铁棒敲打石壁,旁人不解其意。
后来,羊祜出任宰相,他派人去岘首山取回那根铁棒,拆开后发现里面是藏着一卷《易经》。
据说,羊祜在山上苦读《易经》,并用铁棒敲打石壁,就是为了将《易经》的内容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以便在政治生涯中能够有所作为。
3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要有艰苦奋斗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迎接更高的挑战。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市)人。
魏晋时期大臣,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立五等爵制,封钜平县开国子,与荀勖共掌机密。
西晋成立后,司马炎怀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遭到众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