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确实撰写过一篇讨元檄文,名为《奉天北伐讨元檄文》。这篇檄文由朱元璋出师北伐之前,邀请宋濂所作。宋濂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创作出了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奉天北伐讨元檄文》不仅文辞华丽,而且内容深刻,阐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特别是其中的政治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一口号体现了朱元璋以及他所代表的汉族人民反对元朝统治、追求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愿望。
这篇檄文的影响力巨大,以至于后来的孙中山在推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它的启发,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理念。
宋濂是明朝中期著名将领和政治家。他于1408年率军征讨元朝,成功攻占元军大营,收复了长治、潞州等地,成为了明朝军队打败元朝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讨元檄文是他发出的一份公开文书,向全国宣布打败元军的消息,并激励士气,表达了他为国家复兴所付出的努力和义愤的情感。这封讨元檄文的内容极其丰富,语气慷慨激昂,留下了历史上的重要一笔。
宋濂有后人。宋濂生有二子二女,长子宋瓒、次子宋璲。胡惟庸案前,宋瓒生有三子——宋慎、宋恺、宋恂,宋璲也生三子——宋怿、宋愠、宋恪。
然而,因为胡惟庸案,宋慎和宋璲被连坐死,宋濂全家被流放四川茂州。宋濂还未到流放地,便在夔州(重庆奉节)去世了。宋瓒的三个儿子都先他而死,未留下后代。宋瓒去世那年,其小儿子宋怀出生。
此外,也有说法称宋濂的后人在明太祖朱元璋杀掉宋濂孙子宋慎等三人后,迁至余杭临平,改名宋迁,以避朝廷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