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作为工程桩基施工的一种方法,其好处与坏处都相当明显。
好处方面,静压桩在施工过程中完全避免了锤击打桩所产生的振动、噪音和污染,因此施工时具有对桩无破坏、施工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无污染等优点。同时,静压沉桩可免去锤垫、桩垫等缓冲材料,施工应力小,桩顶不易损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拉应力。此外,静压桩的施工速度快,无泥浆排放,场地整洁,且施工桩长不受机械设备的限制,送桩后桩身质量可靠,成本也相对较低。
然而,静压桩也存在一些坏处。首先,压桩设备(包括配重)较笨重,对场地的地耐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在新填土、淤泥土及积水浸泡过的场地施工易陷机,对表土层软弱的地方需事先进行处理。其次,静压桩具有挤土效应,当布桩密集时会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不良影响,要求边桩中心到已有建筑物的距离较大。此外,过大的压桩力(夹持力)易将管桩桩身夹破夹碎,使管桩出现纵向裂缝。在地下障碍物或孤石较多的场地施工,还容易出现斜桩甚至断桩的情况。
因此,在选择是否使用静压桩进行施工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以及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
静压桩适用于5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而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工艺。由于静压桩施工时无噪音、无震动、无油烟,环保性强,且管桩外径规格多,单桩承载力可从600kN到4500kN,因此适用于多层建筑和5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
静压桩锚杆是用来增强桩身的抗拉性能的一种强化措施,其设置数量与桩身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有关。一般而言,静压桩锚杆设置的数量不宜过少,至少应该设置两根以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桩的受力情况、土体的力学特性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适量的增加静压桩锚杆的数量,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