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还未完全结束。从今年1月5日开始,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月,受岷江丰水期到来的影响,现场已经停止了发掘工作,并将在一个月后进行围挡拆除。预计今年的10到11月份将开展2017到2018年度新一轮的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将在本次发掘基础上进行拓展,重点寻找发生在这一处江口战役的木质沉船。
截至目前,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面积共两万平方米,出水文物近两万件,对于发掘出水的金银锭和金银饰品的鉴定研究工作也将随即展开。
5次考古发掘,出水文物7万余件。经5次考古发掘,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出水文物已达到7.2万件。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明末经济、政治、军事环境鲜活地展现出来,仿佛就在眼前。
沿着时间线回望。2005年,岷江河道内修建饮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段木鞘,内藏7枚银锭。2011年,岷江河道内取沙,发现了金册等文物。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2017年4月,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成功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8年1月24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正式开始第二次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前后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2万余件,发现了大量兵器,进一步证实了遗址为古代战场的性质。
2020年1月10日,第三次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展开,4月28日结束,前后历时3个多月,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勘探面积1万平方米,出水文物1万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世子宝”金印。
2021—2022年,为配合岷江航电和河堤复建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对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总计2000平方米,总计出土文物2万余件。
顺治三年,苦苦支撑的张献忠终于放弃了抵抗,准备放弃四川再图后事。根据《彭山县志》中的记载,顺治三年,张献忠率领十万精兵撤出四川。
可是在撤离之前,张献忠就得到情报,清军已经封锁了旱路,只有水路可以撤退。就这样,张献忠带着他积攒多年的财富,乘船撤离。
可是,船行至彭山县江口时,早已埋伏好的杨展施展火攻计,冲天的火潮令张献忠和他的军队措手不及。
此时,再携带着大量的辎重无疑是自取灭亡,于是张献忠忍痛命令士卒将携带的大半金银财宝沉入江底,以期日后再来捞取。
趁乱逃回成都的张献忠马上截流锦江,在江底挖下大坑存放剩余的财宝。将财宝埋藏好后,张献忠下令开闸放流,并杀害了所有知道此事的士卒和工匠。